“被提”这一概念是指末世时基督徒——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在一霎时一同被提到空中与耶稣相会。
大多数福音派基督徒普遍相信被提。被提主要依据的是《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7 节和《哥林多前书》15 章 52 节中关于基督徒未来身体复活的盼望。这复活将发生在末世,即在耶稣再来之时或临近耶稣再来之时。问题是,被提与基督再来是独立的两个不同事件,还是当大灾难结束基督再来时被提将同时发生。持灾前被提(pre-tribulation)、灾中被提(mid-tribulation)和烈怒前被提(pre-wrath)观点的人认为被提是基督在祂真正公开再来之前为教会单独或秘密地再来。持灾后被提(post-tribulation)观点的人认为,被提与基督在大灾难结束时再来同时发生。本文将探讨一些论点——关于被提是单独事件还是与耶稣再来同时发生。
“被提”是指在末世死去的基督徒和活着的基督徒在“眨眼之间”(林前 15:52)“一同被提到云里”(帖前 4:17),在空中与耶稣相会。“被提”一词源于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中的 rapiõ 一词,意为“抓住、夺走”,与《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7 节中希腊文 harpazõ 一词的意思相同(“被抓”)。因此,“被提”与所有死去之基督徒的复活盼望有关,也与耶稣再来时仍然活着的基督徒同时获得荣耀的身体有关。虽然基督徒复活是基督教信仰中早已确立的教义并具有充分圣经依据,但“被提”这一具体术语是在十九世纪随着“前千禧年论”( Premillennialism )和“时代论”(Dispensational)神学的兴起而流行起来的。
围绕“被提”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时间的。主要有四种观点:
尽管前三个关于被提的观点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被提与基督再来是独立的不同事件。因此,本文将主要讨论被提与基督再来是否为独立的不同事件,还是会与基督在大灾难结束时再来同时发生。
前千禧年末世论的特点是强调对圣经预言的字面解读,并相信以色列民族有未来以及在基督再来建立祂的千禧年国度之前有一段患难时期,随后会有最终的审判。前千禧年末世论试图将圣经中的所有预言整合并调适为一个整全的计划,它主要以《但以理书》《以西结书》和《启示录》为基础。前千禧年末世论还孕育了“被提”(rapture)、基督再来分两个步骤、以色列与教会严格分离等概念。这些观点都是称为“时代论”之神学流派的组成部分,时代论是从弟兄会运动(Brethren movement)和约翰·纳尔逊·达秘(John Nelson Darby)的著作中发展而来的,在美国由拉尔金(C. Larkin)、穆迪(D.L. Moody)、司可福(C.I. Scofield)和薛弗尔(L.S. Chafer)加以推广。尽管并非所有认同前千禧年末世论的人都是时代论者,但所有时代论者都持前千禧年观。他们认为,教会是插在神对以色列计划中的一个注脚,因此大灾难和千禧年的重点是以色列民族及以色列国的未来。在《启示录》中从 4 章 1 节之后直到 22 章 15 节“教会”(ekklēsia)一词才再次出现,因此传统的时代论者得出结论说,这是因为神在大灾难开始时就提了教会,这样祂就可以再回头去处理以色列的问题。这种对“被提”的特殊理解是“灾前被提前论”观点的核心。
时代论灾前被提的教导符合他们所罗列的末世系列事件——其中基督将为祂的教会分两步再来。首先基督将驾云再来,所有真基督徒都会被提。这通常理解为基督为教会秘密再临,会像夜间的盗贼一样悄然,这样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基督徒们就突然消失了,留下的人也不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被提将标志着以以色列国为中心的七年大灾难开始了,并将发生一系列毁灭性审判。大灾难之后,基督将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再来,建立祂的千禧年国度。基督再来的第二个步骤是“第二次降临”,尽管祂已经为祂的圣徒再来过一次了。基督再来的这两个步骤经常并归在“第二次降临”的标题之下。
时代论者通常用对《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3-18 节(以及林前 15 章 51-52)的解读来支持他们对灾前被提前论的信心。他们认为,被提是所有自五旬节到被提发生时归信的真基督徒复活。这复活不同于旧约中描述的复活,也不同于《启示录》末尾所描述的复活,它是独特的。[1] 此外,在云中与基督相会意味着被提不同于基督公开地回到世上。时代论者将这与《约翰福音》14 章 1-3 节相关联,认为如果被提发生在大灾难结束时那么耶稣的门徒就应该回到世上,而不是到祂所应许的父家。[2] 一旦进入天国,教会就会献呈在天父面前,站在基督台前(林后 5:10),并将与新郎基督结合。[3] 基督徒被提必须在大灾难发生之前,好为这些事留出足够的时间。
时代论者认为被提和基督再来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他们所认为的被提经文和基督再来经文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描述基督为教会再来和基督为审判再来的经文,他们尝试支持基督再来分为两个不同步骤的观点。因此,时代论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功地将至少二十二处关于被提的经文和至少二十处关于第二次降临的经文区分开来。基督再来分为两个步骤是因为许多关于基督再来的经文都是正面的、对基督徒来说充满了盼望,但也有许多经文是负面的,对非基督徒来说彰显了神的烈怒。《启示录》6 章 16 节将末世的大灾难描述为基督的烈怒。而《启示录》19 章 7-9 节则把教会描绘成羔羊的新妇,因此教会不会承受倾倒在不信之世人身上的羔羊烈怒。
他们争辩道要让教会免于承受神的忿怒,教会就需通过被提脱离大灾难。灾前被提的概念(以及灾中被提的观点和烈怒前被提的观点)意味着基督的教会将在与大灾难相关的任何苦难发生之前真正从地球上被带走。他们还坚持认为,大灾难与神重新把以色列当作祂的选民对待有关,因此教会必须先被带走。他们认为大灾难是羔羊的烈怒(启 6:17-17,11:18,14:10,15:1、7,16:1,19:15)。因为大灾难等同于神的忿怒,所以它与教会在“教会时代”可能经历的任何苦难都截然不同。然而,灾前被提并不必然意味着教会免于神的忿怒。可以肯定的是,在基督里的人永远不需要惧怕神的愤怒(帖前 1:10)。基督徒永远不会承受神的忿怒,因为基督已经代替他们承受了神的忿怒。毫无疑问基督徒将免于承受神的忿怒,但并不必须要他们在大灾难期间离开地球才能保护他们免受神的审判(彼后 2:5-9)。神完全有能力保护/遮盖(启 7)祂的子民免受祂的烈怒(如埃及的灾殃和歌珊;出 8:22,9:26)。
另一种观点认为,基督的再来只有一次,在祂再来时,基督徒们,无论是已经死去的还是仍然活着的,都将复活,在祂降临时与祂在空中相会。这种观点称为“灾后被提论”,因为它将被提定在末世末时。持这种观点的人拒绝接受基督分两步再来或基督在大灾难前会为祂的教会单独秘密再临的概念。相反,这种观点认为基督只再来一次,更倾向于将被提作为圣徒复活的公开事件。在时代论前千禧年兴起之前,这一直是教会传统上的理解,它的某些方面在无千禧年(amillennialism)、后千禧年(post-millennial)和历史性前千禧年(historical premillennial)末世论对圣经的解读中得到了肯定。
虽然“被提”一词来自于对《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3-18 节的解读,但通常所说的“被提”实际上就是指圣徒身体复活的教义。对“被提”这个术语的关注有可能取代并混淆了基督徒身体复活的意义,因为它引入了另一个末世论的范畴,即基督分两步以及秘密地再来,而这在新约中并没有明确教导。因此,我们有几个理由拒绝接受任何基督分两步再来的概念,并确信所说的被提是与基督在末世一次再来同时发生的。
虽然《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7 节中所说的基督徒被接到空中与主相遇可能暗示了某种程度的被提,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在上下文中,保罗是在讨论基督再来之前死去之基督徒的复活问题,而没有提到教会在大灾难之前或大灾难期间的位置变化。保罗解释说,已死的基督徒将在基督再来时复活,那时还活着的人将在耶稣从天而降时立即得到荣耀的身体(帖前 4:16)。保罗很可能在《哥林多前书》15 章 51-52 节中提到了同样的事件,他说:“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又一次出现在保罗关于死人身体复活的最全面教导中。
圣徒复活或被提的时间最好理解为在基督公开再来时,而不是在公开再来几年前的秘密再来,正如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5-17 节中指出的。希腊文 parousia 的意思是“临到”“到达”或“降临”,在整本新约中都用来指基督第二次降临(太 24:27;林前 15:23;雅 5:8;约壹 2:28)。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5 节“被提”经文中,保罗说,那些“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将与那些从死里复活的人一同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他在第 15 节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是 parousia。那些确信基督会在大灾难之前或期间分两步再临先秘密地提走教会的人认为这次的“降临”是基督明显再临前的第一步降临。这个解释的问题在于,在帖撒罗尼迦书信的其它地方,parousia 都毫不含糊地指基督公开再来(帖前 2:19,3:13,5:23;帖后 2:1,8)。《帖撒罗尼迦前书》3 章 13 节提到“我们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的时候”,非常清楚这是第二次降临。此外,“降临”(parousia)也用于《帖撒罗尼迦后书》2 章 8 节,保罗宣称主耶稣将用“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不法之人),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不法之人)”。如果这两个例子都指的是主耶稣真正的第二次降临,那么上下文中完全没有任何内容表明《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6-17 节中的 parousia 与帖撒罗尼迦书信中所有其它经文的理解有任何不同之处。因此,保罗显然认为圣徒复活和基督徒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是在基督明显地再来时同时发生的,而非当祂在世界的末了真正再来之前几年,先秘密地偷偷提走教会。
认为被提与基督复临同时发生的第三个原因是,耶稣在橄榄山圣训(太 24)中指出,基督徒将经历称为大灾难的时期,并将在祂复临时聚集与祂相见。在《马太福音》24 章 21-22 节中,耶稣说将会有“大灾难”,而基督徒在此期间将留在地上,当祂说那些日子将“为选民的缘故”而缩短时这一点显而易见(太 21:22)。直到耶稣说:“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 24:31),也就是人子的异象出现在天空,祂将“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之后(24:30)才说到与被提完全相似的事情。在《马太福音》24 章 30 节中,选民的聚集发生在基督看得见的再来之时。耶稣在第 29 节中明确指出,祂的再来将发生在大灾难之后(“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祂还强调了这一再临的可见性,祂说这就像在东方西方都能看见闪电一样(24:27),祂将“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24:30)。有趣的是,耶稣在描述祂再来和选民聚集时,用了与《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6-17 节非常相似的词语,因为这两处经文都提到了“号角”吹响和耶稣“驾云”降临(林前 15:52 也提到了“号角”)。这样看来,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6-17 节中的末世教导很可能基于对耶稣橄榄山圣训教导的认识。有些人认为,《马太福音》24 章 40-41 节中关于被带走和留下之人的话为被提提供了证据:“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然而,“取去”(taken)所指的通常不是救赎,而是指落在审判中,“撇下”(left)指免遭毁灭之人(赛 3:1-3,4:2-4;弗 3:11-12;太 13:41-43,24:38-39)。[4] 橄榄山圣训的教导整体上不支持基督在灾前或灾中秘密再临来提走教会的观点。
最后,人们通常认为那些活着或复活的圣徒会与耶稣一起返回天堂。然而,从新约圣经的证据来看,圣徒与耶稣一起返回世上的观点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7 节说,基督徒将在空中与主“相会”(apantēsis)。apantēsi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用于政要正式访问(parousia)一个城市,该城市的市民会出去“迎接”他,拥护他入城。也许这个概念与《马太福音》25 章 6 节有关,在那里,迎亲的队伍受到召唤“出来迎接”(apantēsis)新郎,用他们的灯护送他到宴会厅。或者在《使徒行传》28 章15 节,来自罗马的基督徒“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apantēsis)”保罗和他的同伴护送他们前往罗马。因此,《帖撒罗尼迦前书》4 章 13-18 节暗示人子将大张旗鼓地荣耀回归,而不是秘密再临将圣徒提到天堂。教会将遭受迫害(正如它在整个历史中所经历的),但神的选民将保持忠心,并将在空中与主相遇以迎接祂作为伟大的君王再来。
圣经是否明确教导了“灾前被提”或“基督分步再来”这一概念?对这些问题的最佳回答可能是“不尽如此”。然而仍有许多忠于圣经的基督徒认为,教会会在大灾难之前或期间被提,以免遭遇神的忿怒。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圣经和神学论据的支持,这些论据确实有其可取之处。然而,如果基督分两步再临以及被提的观点只能通过时代论传统的神学体系和解经学实践来证实,那么就有理由对此持合理的怀疑。另一方面,有充分的历史、神学和圣经依据将基督再来视为一个单一事件,而非分为两个步骤。圣经中并没有明确教导分两步再来的概念,这在基督教神学中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教义。更重要的是,基督徒复活并拥有荣耀身体这一教义在基督教神学中已经确立,但却常常为“被提”神学所取代,这可能会将未来身体复活的大盼望降到最低。无论人们对被提或它发生时间的看法如何,即便基督徒们对此有不同意见,这并不是正统与异端的问题。一个人对基督的忠心以及他神学的正统性并不取决于是否相信基督分两步再来还是只一次再来。当基督再来时,教会在荣耀中与祂同在,没有人会失望,也没有人会争论这一切是如何或何时发生的。
[1] Walvoord, John F. Walvoord, The Prophecy Knowledge Handbook (Wheaton: Victor, 1990), 481–84.
[2] 同上,421 页。
[3] J. Dwight Pentecost, Things to Come, 219–228.
[4] Benjamin L. Merkle, “Who Will Be Left Behind? Rethinking the Meaning of Matthew 24:40–41 and Luke 17:34–35,” WTJ 72, no. 1 (2010): 169–79.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Raptur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