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分类与方法论
女性神学
2025-06-27
—— Claire Smith

定义

女性神学(Feminist theology)主张争取女性的平等、公义与解放,旨在摆脱其所认为的宗教中对女性具有压迫性的男性权力和统治体系。

概要

女性神学(Feminist theology)是一种运用女权主义方法论和诠释理论进行的神学与圣经研究。旨在揭露和挑战那些被认为是父权制(patriarchal)或以男性为中心(androcentric)的权力体系,该神学认为这些体系影响了教会的发展、圣经的翻译历史、解经传统,甚至圣经本身。女性神学通常不认为圣经是圣灵所默示、具有权威的上帝话语。“女性神学”并不是一种统一的神学体系,而是许多不同形式的神学集合。这些神学各自反映出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处境以及全球语境,尤其强调“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分析,即考虑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身份如何交织影响女性的处境。如同更广义上的女权主义一样,女性神学追求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的影响广泛深远,也构成了当代福音派事工所处的重要文化背景。


女性神学概述

女性神学是在与世俗女权主义相互影响、相互对话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虽然“女权主义”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统一的、整体性的意识形态或运动,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统称,涵盖了多种彼此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女权主义流派。这些流派在方法论、关注点和主张上各不相同。女性神学也是如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神学体系,而是由多个源于不同历史、文化和全球背景的神学取向组成。这种多元和不断变化的状态,是当代女权主义及女性神学的一个核心特征,并得到了积极看待,认为正体现了女权主义的理念追求。[注1]

女性神学的重点并不在于“由女性从事神学与圣经研究”,而在于“运用女权主义的各种方法论和诠释理论进行神学与圣经研究”。总体说来,女性神学旨在追求女性的平等与福祉,通过反对和瓦解主张者认为是父权制或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结构、支配体系与排他机制来实现这一目标。

女性神学家认为,这些男性主导的权力与特权结构塑造了教会的历史、传统的圣经诠释历程,甚至影响了圣经本身的内容——她们认为圣经是“男人为男人所写”。这种结构也常被用来合理化对女性的压迫、使她们缄默不语,甚至将她们排除在外,并导致了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教会)被边缘化。在寻求女性从这些结构中解放的过程中,女性神学深受解放神学的影响,通常也被视为解放神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近年来,女性神学家的关注点和研究方法已经从单纯聚焦女性与性别关系,拓展到包括种族、族裔、阶级、性取向、(残)障、后殖民背景,以及其他被认为与权力和特权有关的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复合影响。这些社会身份之间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特性,被称为“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交叉性分析旨在揭示并解构各种边缘化经验如何彼此交织,使压迫的影响倍增。这种分析方式是第三波和第四波女权主义的显著特征。

在交叉性框架下,边缘群体的视角和需求被置于优先地位,而相对拥有特权的人群——例如白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西方女权主义者——则被认为需要自我反思。此外,第二波女权主义(主要是西方背景)中常见的“性别本质主义”(gender essentialism)——即假设所有女性的经验都是一样的,比如富人和穷人、西方与非西方女性——也被看作是有问题的。因此,性别本质主义,甚至有时连“二元性别观”(即只有男性与女性)也被批判,转而被后现代的主观主义与多元观所取代。

如今,女性神学采用多种方法和视角,以回应全球各地女性的不同经验。这包括:非裔美国女性的“妇女主义神学”(womanist theology);拉美裔美国女性的“穆赫雷斯塔神学”(mujerista theology);韩国女性的“民众女性神学”(minjung feminist theology);印度贱民女性的“贱民女性神学”(dalit feminist theology);非洲与亚洲女性;生活在后殖民文化中的女性;身心障碍女性;以及LGBTIQ+社群中的女性,包括跨性别女性(即生理性别为男性者)。

身体性(Embodiment)

尽管女性神学内部观点多元,但大多数女性神学流派都关注女性身体的本质及其神学意义,她们普遍对“身心二元论”持怀疑态度,也批评那种将女性与肉体存在、自然世界挂钩、而将男性归于“更高”理性世界的理论。圣经中所呈现的男女互补(complementarity)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在历史上传统正统基督教中曾被广泛接受的事实,也通常遭到女性神学的拒斥。相反,女性神学强调女性身体的价值与经验,认为这是神学反思的出发点与归宿。同时,也主张在圣礼与礼仪中应当承认并体现女性的身体,以及女性在身心层面所经历的苦难。

生态女性神学(Ecofeminist Theology)

女性神学往往也关切生态与环境议题,并在不同神学背景下表现出多种形式。例如,有一种形式源于交叉性理论中的公义关注和对减贫的承诺,主张支持地方与全球的经济体系,以及维系生产所需的环境条件。另一种形式则认为,男性主导的等级制、支配与剥削思想,是导致自然世界被破坏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由女权主义的视角取而代之,强调人类与受造界之间的互惠关系,追求二者的共同繁荣。还有一种观点更激进,它拒斥圣经中被视为“父权式的上帝”(即“父神”“子神”与“由父与子所发出的圣灵”)及一切神圣与受造之间的等级或二元划分。取而代之的,是泛在神论(panentheism)、女性神明,或“创造之灵”(Creator Spirit)的概念。

福音派或合乎圣经的女性主义(Evangelical or Biblical Feminism,亦称平权主义 Egalitarianism)

自 1970 年代初起,一些福音派基督徒开始尝试将女权主义思想带入圣经研究与教会实践之中。最初,他们成立了“福音派姊妹核心小组”(Evangelical Women’s Caucus, 简称 EWC)。但到 1986 年,该组织因对同性恋问题的立场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分裂为两个团体:仍沿用原名的 EWC 和“基督徒支持合乎圣经的平等”(Christians for Biblical Equality, 简称 CBE)。前者接纳同性恋,后者则持否定立场。如今,EWC 与自由派女性神学立场一致。

福音派女性主义承认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具有最高权威。然而,他们基于多种原因,不认为圣经教导男性与女性在家庭或教会中应承担不同的角色与责任;或者即使圣经中提到了这些差异,也主张这些规定在今天已不再适用。因此,他们主张在教会服事与婚姻关系中,男女应享有同样的角色与权利。

女性主义释经学(Feminist Hermeneutics)

尽管女性神学家之间存在许多分歧,但她们在解读圣经时通常持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立场,这些立场深刻影响她们如何理解并应用圣经文本。她们的释经方法虽然形式各异,但通常包含三种主要路径:怀疑性释经(hermeneutic of suspicion)、回溯性释经(hermeneutic of retrieval)与重构性释经(hermeneutic of reconstruction)[注 2]。

怀疑性释经强调“逆着文本来阅读”,而不是顺着文本理解。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并不无条件地接受整本圣经的默示性、权威性、无误性与智慧,反而假定圣经本身(因为是“由男性为男性而写”)带有父权制或反女性的偏见,并以批判性眼光解构圣经文本本身、以及围绕它形成的传统翻译与诠释。并非所有的经文都被视为“神的话语”,因此,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经中之经”(canon within the canon)的现象:只有那些符合女权主义信念的内容,才被认为可以在教会中宣讲(可比较所谓“宣讲释经法”(hermeneutic of proclamation))。

回溯性释经试图发掘并重视圣经与教会历史中被遗忘的女性故事与声音。它也关注经文中女性所经历的苦难,尤其是那些遭受暴力与不义对待的女性(如夏甲〔创 16〕、她玛〔撒下 13〕、那位无名妾侍〔士 19〕、和耶弗他的女儿〔士 11〕[注 3]),并进一步质问这些故事为何会被保留在圣经中,以及今日教会应如何使用这些文本(可参见“纪念释经法”〔hermeneutic of remembrance〕)。

重构性释经则致力于修正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圣经解读与基督教传统,并以女性为中心的视角取而代之。通过这种方式,圣经被视为解放女性的资源,而女权主义理论则成为促成教会实践转型的动力(可比较“创造性礼仪释经法”或“现实化释经法”〔hermeneutics of creative ritualization / actualization〕)。

这些释经原则也体现在 2010 年“圣经文学学会”(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会议上一批女权主义作者共同发布的声明中。他们指出,任何“女权主义”研究工作都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 必须挑战、动摇、甚至颠覆对女性的从属地位,而不是加以巩固或合理化;

  • 必须尊重女性的经验,肯定女性的能力与主体现实;

  • 必须能够在宗教、社会、政治等领域带来深远的变革与革命性影响。因此,这种研究必须是实际的、属世的、具有转化性的、能带来更新,并且指向过渡与变迁的[注 4]。

简而言之,女性神学并非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推动女性、教会乃至整个社会发生深远的革命性变革。

神学语言(Theological Language)

语言的批判是女性神学推动变革的重要一环。许多女性神学家认为,圣经中使用的男性化神学语言,以及传统神学用语中所体现的性别偏见,存在严重问题。她们常引用一句话表达这种担忧:“如果上帝是男性,那男性就成了上帝”[注 5]。

在更激进的立场中,一些女性神学家为了摆脱神的形象与男性父权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选择使用“Gd”“God/dess”或“Sophia”(希腊语中意为“智慧”)来称呼上帝,而非继续使用传统的“God”;并使用“thelogy”或“thealogy”(源于希腊语中“theos”为阳性,“thea”为阴性)来取代“theology”(神学)。还有一些人则在称呼上帝时同时使用阳性与阴性的名称、代词和意象,或改用中性词,如“创造者”(Creator)、“救赎者”(Redeemer)、“保守者”(Sustainer)。这类重新命名与重新塑造神形象的语言实践,已成为女性神学的重要工程,且标志着对传统基督教教义的重大偏离。

一些主流英文圣经译本采取相对温和的做法,他们采纳性别包容或性别中立的译法,部分是为了更准确地将原文语言转译为现代英语,部分则是为了回应女权主义所带来的语言变迁。这类翻译工作极为复杂,尤其涉及圣经翻译时更需谨慎;有些译本在力图避免冒犯的同时,却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导致译文不够可靠[注 6]。

无论读者是否认同女权主义的立场,女权主义对日常语言的影响,确实已成为当代圣经翻译与讲道、神学思考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考量。例如,《英文标准版圣经》(ESV)虽然保留了通用的“he”(他)来代表泛指,但也在脚注中指出,新约中希腊词 adelphoi(直译为“弟兄”)在某些上下文中也可以指“弟兄姊妹”(即“神家中的信徒”)[注 7]。虽然 ESV 主文中仍保留“弟兄”而未如 2011 年版《新国际译本》(NIV)那样改为“弟兄姊妹”,但这些脚注显示,ESV 编者已认识到女权主义对语言意义及读者理解所带来的影响。

回应女性神学

日常语言的变化本身,就反映出女权主义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女性神学的核心主张是:教会、圣经、甚至圣经所启示的神本身,都是厌女的、对女性有害的。这一观点已被当今世俗西方的大多数人接受,至少是被广泛认可。因此,对圣经福音和历史基督教的抵触与敌意,已成为当今宣教与外展工作的常态背景,也深刻影响着普通基督徒的日常生活。

几乎所有宗派都有过关于按立女性和女性在教会服事中角色的争论,许多宗派在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接受了女性主义的原则和释经方法。即便是体制尚未改变的宗派,其内部的教会和家庭往往也会在“女性在家中和教会中的角色”问题上产生分歧。因此,理解女性神学及其影响,已成为当今多数文化背景下有效牧养与宣教工作的必要准备。

不过,福音派信徒与女性神学家之间,确实也存在一些共识。例如,一切贬损女性尊严和平等地位的观念和行为(如薪资不公、色情文化、家庭暴力、性骚扰等),都应当令相信圣经的基督徒感到痛心和愤怒,就像女性神学家一样——尽管我们或许并不同意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或该如何解决。

然而,女性神学与福音派神学的根本分歧仍在于一个核心问题:圣经究竟是什么?

女性神学的回答是:圣经只是一本充满错误或至多仅供参考的人类文本,若要对女性有益,就必须用怀疑的眼光阅读,经过挑选和批判性的过滤。

而圣经自己的回答则是:圣经乃是“神所默示的”(提后 3:16),是真实活泼、赐人生命、满有权柄的神的话语。教会虽然会犯错,但圣经不会[注 8]。

脚注

1 劳雷尔·C. 施奈德(Laurel C. Schneider)与卡西·J. E. 特伦塔兹(Cassie J. E. Trentaz)著,“今日女性神学的理解路径”("Making Sense of Feminist Theology Today"),载于《宗教指南》(Religion Compass),第 2 卷第 5 期(2008 年),第 788–803 页,见第 796 页。

2 劳雷尔·C. 施奈德与卡西·J. E. 特伦塔兹,同上,第 792 页。

3 例如,菲丽丝·特里布尔(Phyllis Trible)著,《恐怖的经文:圣经叙事的文学—女权主义解读》(Texts of Terror: Literary-Feminist Readings of Biblical Narratives)(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4)。

4 伊丽莎白·舒斯勒·菲奥伦萨(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著,“介于运动与学院之间:20 世纪的女权主义圣经研究”("Between Movement and Academy: Feminist Biblical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载于《20 世纪的女权主义圣经研究:学术与运动》(Feminist Biblical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cholarship and Movement),伊丽莎白·舒斯勒·菲奥伦萨 编(Atlanta: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2014),第 4 页。该语句被归于莫妮卡·梅兰希通(Monica Melanchthon)。将 “wo/men” 拆分是为了表达女性身份的多样性,并纳入“被边缘化的男性”,见第 3 页注释 4。

5 玛丽·戴利(Mary Daly)著,《超越上帝父亲:迈向女性解放的哲学》(Beyond God the Father: Toward a Philosophy of Women’s Liberation)(Boston: Beacon Press, 1973),第 19 页。

6 参见 卡森(D. A. Carson)著,《包容性语言之争:一种现实主义的呼吁》(The Inclusive Language Debate: A Plea for Realism)(Grand Rapids: Baker, 1998),尽管本书出版于 2002 年版《当代新国际版圣经》(TNIV)之前。

7 见《英文标准版圣经》(Wheaton: Crossway, 2001)前言第ix页,以及脚注,例如《罗马书》1:13。

8 《三十九条信纲》(Thirty-Nine Articles of Religion)第十九条与第二十一条。

延伸阅读

福音派非女权主义 / 互补主义资源

  • 约翰·派博(John Piper)与古德恩(Wayne Grudem)主编,《重拾圣经中的男女角色:回应福音派女权主义》(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A Response to Evangelical Feminism)购买:亚马逊网站电子书  免费PDF
  • 克尔斯滕·伯克特(Kirsten Birkett)著,《女权主义的本质》(The Essence of Feminism)购买:亚马逊网站

  • 玛丽·卡西安(Mary Kassian)著,《女权主义的错误:女权主义对教会与文化的激进影响》(The Feminist Mistake: The Radical Impact of Feminism on Church and Culture)购买:亚马逊网站 电子书

  • 古德恩著,《福音派女权主义:通往自由主义的新路径?》(Evangelical Feminism: A New Path to Liberalism?) 购买:亚马逊网站电子书

  • 玛妮·科斯滕伯格(Margaret E. Köstenberger)著,《耶稣与女权主义者:她们说祂是谁?》(Jesus and the Feminists: Who Do They Say That He Is?)购买:亚马逊网站电子书

  • 卡森(D. A. Carson)著,《包容性语言之争:一种现实主义的呼吁》(The Inclusive Language Debate: A Plea for Realism) 购买:亚马逊网站

女性神学经典著作

  • 玛丽·戴利(Mary Daly)著,《超越天父:迈向女性解放的哲学》(Beyond God the Father: Toward a Philosophy of Women’s Liberation)购买:亚马逊网站电子书

  • 伊丽莎白·舒斯勒·菲奥伦萨(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著,《纪念她:基督教起源的女权主义重构》(In Memory of Her: A Feminist Reconstruction of Christian Origins) 购买:亚马逊网站

  • 菲丽丝·特里布尔(Phyllis Trible)著,《恐怖的经文:圣经叙事的文学—女权主义解读》(Texts of Terror: Literary-Feminist Readings of Biblical Narratives)购买:亚马逊网站

福音派女权主义(平权主义)经典著作

  • 伊莱恩·斯托基(Elaine Storkey)著,《女权主义的正当之处》(What’s Right with Feminism)购买:亚马逊网站

  • 罗纳德·W. 皮尔斯(Ronald W. Pierce)、丽贝卡·梅里尔·古鲁休斯(Rebecca Merrill Groothius)、戈登·费伊(Gordon D. Fee)合编,《发现圣经中的平等:无等级的互补性》(第二版)(Discovering Biblical Equality: Complementarity without Hierarchy, 2nd ed.)购买:亚马逊网站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神学概述

  • 帕梅拉·D. H. 科克伦(Pamela D. H. Cochran)著,《福音派女权主义:一部历史》(Evangelical Feminism: A History)购买:亚马逊网站电子书

  • 劳雷尔·C. 施奈德(Laurel C. Schneider)与卡西·J. E. 特伦塔兹(Cassie J. E. Trentaz)合著,“今日女性神学的理解路径”(“Making Sense of Feminist Theology Today”)PDF:可付费获取

  • 伊丽莎白·舒斯勒·菲奥伦萨(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编,《20 世纪的女权主义圣经研究:学术与运动》(Feminist Biblical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cholarship and Movement)购买:电子书 免费试读PDF:前言与第一章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Feminist Theology.

Claire Smith(克莱尔·史密斯)与丈夫罗伯(Rob)居住在澳大利亚悉尼,他们在圣安德烈圣公会座堂(St. Andrew’s Anglican Cathedral)做礼拜。克莱尔是作家,也是圣经教师,拥有新约研究博士学位。她的著作包括:《神美好的设计:圣经关于男女的真实教导》(God’s Good Design: What the Bible Really Says about Men and Women,Matthias Media,2019)及博士论文:《保罗的群体作为“教学群体”:对哥林多前书、提摩太前后书与提多书〉中“教导”词汇的研究》(Pauline Communities as “Scholastic Communities”: A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of “Teaching” in 1 Corinthians, 1 and 2 Timothy and Titus,2012 年)。
标签
神学方法论
神学分类
女性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