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承诺的兑现更令人安慰,也没有什么比承诺落空更令人受伤。我们所敬拜的神是一位信实守约的神,这本身就是极大的喜乐和安慰。但如果误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能把圣经当成“应许藏宝图”,随意摘取一些话语,错误地应用在自己身上。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哪些应许是属于我们的?又该如何抓住圣经中的应许,而不至于越界或误用呢?在查考圣经时,有几个常见的陷阱需要注意。
把应许和原则混为一谈。应许是神百分之百必定要成就的;原则却是普遍性的真理。很多人常常把《箴言》当作一本“应许录”,其实它主要讲的是人生的智慧和规律。比如《箴言》22 章 6 节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这句话确实是普遍正确、值得遵循的智慧,但它并不是保证,凡是从小接受敬虔教导的孩子,长大后都一定会信靠耶稣。
忽视上下文。我们常常在还没考虑经文的原始听众、历史背景或语境时,就急于把应许套用到自己身上。但有些应许只是神在特定情况下对特定的人所说的,并没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也有一些应许,必须先理解它的原始背景,才能正确地应用。
例如,神应许亚伯兰,要赐给他土地和后裔(创 12:1–3),我们不能直接理解为神要赐给我一栋房子或几个孩子。但我们可以看到:借着基督,这个应许成了我们属灵基业的预表,神应许要赐给我们在基督里的基业。
忽视应许的前置条件。带有“如果”的应许,往往是有前置条件的,只有顺服才能看到它在我们生命中应验。换句话说,这是有前提的应许。如果我们想要抓住这样的应许,就必须准备好去顺服其中的要求。比如,神应许只要我们求,就必赐给我们智慧(雅 1:5)。但重点是——我们必须去求。很多时候,这类“如果”应许中的祝福,都伴随着相应的“如果”警告,提醒我们不顺服的后果。我们往往只记得神赐福的应许,却把祂管教的应许搁到一边。然而,这两者都同样指向一位信实的神。你大概很难找到一个印着《希伯来书》12 章 6 节的咖啡杯吧:“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
挑拣自己喜欢的应许。我们常常只挑选那些最符合自己心意的应许。遇到危机时,我们会引用《出埃及记》14:14:“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但我们容易忽略,仅仅三章之后,以色列人却被命令要起来与仇敌争战。在属灵的争战中,有时候我们需要静默等候,有时候则要主动争战。与其随意套用某一节经文,不如祈求神赐下智慧,让我们知道在特定处境中该如何回应。
把应许当作操控的工具。有时,我们会把某些经文当成“应许”,其实是因为我们想要神按照我们的方式行事。这类经文里最常遭到滥用的,可能就是《马太福音》18:20:“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我们不仅脱离了上下文来使用它,还试图把它当作一种公式:只要凑够两三个人一起祷告,神就必须照着我们的要求来做。但神的应许,是为了帮助我们顺服祂的旨意,而不是让祂为我们的计划背书。
把应许限制在自己的理解里。即便我们确实分辨出某个应许适用我们,我们仍然常常会凭自己的理解,去规定它该如何应验,甚至设定时间表。比如,神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 29:11)许多人把这节经文当作个人的“应许金句”。但实际上,这里的“你们”更多是指向信徒的整体,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人。而且,这个计划可能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展开,远远超出我们能够预测的范围。明白这一点,并不会削弱这节经文的美,反而会让它更深刻、更宝贵。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在“抓住应许”时掉进这些陷阱呢?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从对圣经片段式的零散认识,逐步成长为对圣经整体而全面的理解。短期内,你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做好功课。在将经文写成卡片贴到冰箱、发到社交平台、印在咖啡杯或立为人生箴言之前,请先仔细查考它在圣经和救赎历史中的位置。弄清楚这究竟是普遍性的应许,还是只针对某个人的应许,或者只是一个值得遵循的原则。同时,留意其中是否包含“如果”的条件,因为这会影响它的应用。
检查动机。当圣经中的某个应许特别吸引你时,先问自己:为什么?在你想要抓住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恐惧、什么需要?除了基督已应许你的永恒安全,你还在寻找什么额外的保障?抓住这个应许,能帮助你更顺服神的主权吗?你是不是用自己有限的理解来定义它该如何应验?它的成就会让你在敬虔和谦卑上成长吗?
牢记那些明确无误的应许。圣经里有许多三位一体真神赐下的清晰应许,我们可以满心喜乐地抓住。比如:
这些应许都是坚定可靠的。你会发现,它们关注的不是具体环境的结果,而是神是谁,以及祂如何在我们身上成就圣洁的工作。圣经从来没有保证我们的处境一定顺利,事情一定照着我们想的来。却保证我们能在那位掌管环境的神里面得着确定性。这,才是真正稳固我们灵魂的锚。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ich Promises Are fo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