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凯勒文化护教中心
立足神学,培育信仰的下一代
2025-10-07
—— Bob Thune

二十年前,我在奥马哈建立了“在神面前”教会(Coram Deo)。当时,我们的儿童事工可以说非常随意。会众大多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五岁以下的孩子只有十来个。我们关注的只是眼前的需求,比如设立一个简易托儿室,好让父母能安心听道。整体来说,我们的做法主要是被动应对眼前需求,缺乏明确的异象。

随着教会的发展,我们陆续增加了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事工,但这些都是零散拼凑的,只是为了应付当下的需要,没有整体规划。大约五年前,我们停下来认真思考:如何从孩子出生到十八岁,系统地推进门徒训练?这个问题促使我们建立了一套神学愿景,如今它已经成为儿童与青少年事工的核心,为我们培育下一代信徒提供了统一的方法。

神学上的核心原则

我们的神学愿景,首先基于一个核心信念。《申命记》第六章教导我们:父母是孩子属灵生命的首要门训者。在奥马哈我所服事的环境中,这一点面临一定的文化挑战。当地许多教会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会增长运动”的影响,同时也深受路德宗和天主教传统的影响。这些教会往往采用“吸引式”模式,父母只需把孩子送到青年团契,孩子的属灵塑造就交给教会。

这种模式容易让父母在孩子属灵成长中处于被动地位,把神赋予他们的重要角色边缘化。我们教会强调:父母才是孩子属灵生命中最主要的影响者。从婴孩到十八岁,我们每一个事工环节都旨在强化这一真理,帮助父母认真承担责任,同时教会在旁支持、辅导、协助他们。

第二个信念是:神呼召父母既要信靠,又要顺服。父母(甚至教会)常常偏重其一而忽视另一。有些人强调信靠,过分依赖神的恩典,却忽略顺服,导致属灵上的松懈;另一些人则强调顺服,却忽视信靠,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我们应当兼顾两者:既鼓励父母紧紧抓住神的应许,又忠心遵行祂的引导来养育孩子。这种双重焦点既塑造父母,也塑造孩子。

为了帮助父母和志愿者真正内化这套异象,我们将整体方法归纳为四个基本原则。

一、应许:信靠神的圣约

作为一个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我们从“已成的事实”(indicative)出发——神已经应许要为祂的子民成就的事。我们的课程和教导强调神的圣约应许,鼓励父母和孩子都信靠这些应许,并安息在其中。对父母而言,这意味着在神信实的保证中扎根,建立教育和养育孩子的努力。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则是学习相信并依靠神永不改变的应许。以应许为起点,我们将门徒训练牢牢根植于福音的好消息,使信靠神的话语成为属灵成长的坚实基础。

二、护理:视生活中的一切都与神相关

正如大卫·鲍力生(David Powlison)所说,我们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与神相关。无论是平凡日常还是艰难时刻,都是门训良机。这种源于《申命记》第六章的异象,呼召父母将生活的每个层面,不管是学业困境、友谊考验、手足竞争,还是疾病患难,都视为教导孩子认识、信靠和敬拜神的课堂。

门训从不局限于教会礼拜或家庭灵修。事实上,神在万物中的护理之工,随时为我们打开属灵的窗口,帮助孩子认识祂和祂的作为。通过将生活中的经历看作神主权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装备父母善用这些时刻进行属灵塑造,推动全方位的门徒训练。

三、同在:倚靠神的临在

我们希望父母、志愿者和孩子都知道,神与我们同在。我们盼望孩子能早日信主,虽然教学能力、领导能力都很重要,但这份盼望并不依赖人的表现。最关键的不是主日上午讲故事的人或学生事工带领者的技巧,而是神真实地临在于我们。我们倚靠祂的临在,相信祂正在每个孩子心中做工。这一真理减轻了父母和志愿者的压力,让我们明白,在门训中,神的同在才是改变生命的最终力量。

四、成长:拥抱进步

养育和门训孩子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当进展显得缓慢,或当我们不自觉与其他家庭比较时,这段旅程容易让人气馁。我们鼓励父母关注成长的过程,不要执着于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作为父母和教会,我们是否在信靠和顺服基督方面不断长进?我们的孩子是否在一步步学习认识祂、跟随祂?

强调成长有助于预防完美主义和律法主义,避免陷入挫败感或以表现导向的心态。相反,我们安息于神对祂子民的爱,倚靠祂的应许,相信在成人和孩子的生命中,神都在做工,使我们在基督里一同成长。

这一神学框架不仅适用于父母,也塑造参与事工的每一个人。耶稣教导我们必须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才能进神的国(太 18:3),这句经文提醒我们,门训不仅是塑造孩子,也是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当我们门训下一代时,也在直面自己的罪、学习悔改并更深刻地信靠神。这种共同成长营造了一种门训文化,让大人和孩子一同在福音中成长。

系统化的门训方法

认识到早期的零散努力无法形成系统,我们开始建立一套从出生到十八岁的儿童门徒训练策略。其中一个重要启发来源于多萝西·赛耶斯(Dorothy Sayers)1948 年的文章《失落的学艺》(The Lost Tools of Learning)。虽然赛耶斯关注的是教育,她对儿童发展的见解却为门徒训练提供了宝贵的框架。她将童年分为三个阶段——模仿期(Parrot)、探索期(Pert)和创造期(Poet),每个阶段的特点都启示我们如何以合宜的方式引导孩子属灵成长。

为了与这些阶段相对应,我们将事工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学前(0-5 岁)、小学(5-9 岁)、教理班(10-12 岁)和青少年事工(13-18 岁)。每个阶段都承上启下,形成一条无缝衔接的属灵成长之路。以下我将简述各阶段的重点,以及如何做好过渡衔接,帮助孩子迎接下一阶段的属灵挑战。

模仿期

塞耶斯这样描述模仿期:“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背诵车牌号,陶醉于押韵童谣……享受单纯积累知识的乐趣。”我的几个孩子就是这样,他们曾在公路旅行中背诵车牌号码、记下所有NFL球队名单,这些都是典型的模仿表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吸收知识,因此是教导圣经故事和真理的黄金时期。

在学前和小学事工中,我们着重通过讲故事和背诵经文,帮助孩子建立坚实的圣经基础。他们学习关键圣经故事、背诵金句,并初步理解上帝救赎计划的宏大叙事。我们设计了许多互动活动,如沉浸式圣经课程和应许之歌,以呼应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在家中,我们鼓励父母建立每日敬拜的习惯,利用用餐、睡前甚至行车时间,一起读圣经或其他信仰故事。教会也推动家庭参与服侍,让孩子从小体会他们的使命是奉耶稣之名祝福他人。至此阶段结束时,孩子将积累丰富的圣经知识,对神的信靠日益加深,为进入下一阶段做好预备。

活泼期

赛耶斯称活泼期的孩子“喜欢顶嘴、反驳、‘揪小辫子’(尤其是长辈的)……特别惹人嫌”。这个阶段的孩子爱辩论、质疑权威。我记得自己的初中孩子每周都会指出我回答中的前后矛盾!活泼期大约在 10 到 12 岁之间,孩子开始更多地进行逻辑和批判性思考,这是加深信仰理解的重要时期。

大约在 10 或 11 岁时,我们教会的孩子会从儿童事工过渡到更深入参与主日崇拜。在这一阶段,我们会引入《新城要理问答》,孩子们会在四、五年级期间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课程。课程的高潮是一次退修会,在退修会上,父母公开肯定孩子的属灵成长,教会正式欢迎孩子加入学生事工。这个退修会既是一个成人礼的标志,也是对孩子信仰成长和在教会中承担责任的庆祝。

诗人期

赛耶斯指出,诗人期是“‘难搞’的年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渴望表达自己,容易被误解;心神不宁,试图追求独立”。青少年常常觉得受到误解,他们一方面焦躁不安,但另一方面也拥有巨大的创造力和热情。从甲壳虫乐队到奥利维亚·罗德里戈(Olivia Rodrigo),许多音乐艺术家的突破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

在我们的教会,我们希望帮助青少年扎下深厚的神学根基,培养基督样式的品格,并在信仰上成长成熟。我们也清楚,这一阶段充满了关于身份、人生意义和信仰的大问题。学生开始逐渐与父母区分,形成自己对福音的理解,而我们希望以恩典和用心支持这一过程。

在这一阶段,努力培养跨学校和社交群体的真挚友谊与社区非常重要。当学生面对文化和个人挑战时,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建立鲜明的基督徒世界观。我最喜欢的时刻之一是每年的高年级晚宴,我们在晚宴上庆祝神在学生身上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长,并为高中毕业后的生活描绘愿景。

在家庭中,我学到,带领青少年从我自己活在神的恩典中开始。他们需要看到我和他们一样倚靠基督。随着他们日程繁忙、生活复杂,有关信仰的最佳谈话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发生:深夜、辛苦一天之后,或者在车上。我们鼓励教会父母多多陪伴,敏锐观察,在生活给出机会时,给他们提供智慧、圣经教导和属天的视角。养育青少年很具挑战,但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与他们同行,帮助他们学会把生命完全交托给耶稣。

这一阶段也是我们开始门训来自非基督徒家庭学生的时期。可能是学校朋友邀请他们来教会,或者校园事工带领者让他们参加查经,甚至可能是祖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塑造作用。当父母不是基督徒时,“父母为主要门训者”的理念就不再适用。因此,我们致力于装备学生事工的志愿者,使他们具备扎实的传福音能力,同时创造安全、非正式的环境(查经小组、读书会、晚餐聚会、服事项目),让非基督徒学生能体验基督徒社区的生命。

营造门训文化

门训下一代不仅关乎孩子,更关乎神如何借着孩子塑造我们自己。我们教孩子信靠与顺服神的同时,自己也蒙召这样做,悔改我们的不信,倚靠神的恩典。这种一起成长的过程,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门训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在真理中彼此造就、同行成长。

我们期盼这一愿景能激励更多教会,以整全的思路践行门训使命,让每个孩子——从幼年到成年——都能被引向那份坚忍到底的信仰。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A Theological Vision for Discipling the Next Generation

Bob Thune(鲍勃·修恩)硕士毕业于改革宗神学院(RTS),他是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Omaha, Nebraska) “神同在”教会(Coram Deo Church)的创会牧师和主任牧师,也是福音联盟理事会成员。
标签
门训
古典教育
凯勒文化护教中心
养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