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教会分裂的四种根源
2025-10-07
—— Trevin Wax

福音派教会中出现的分裂现象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我怀疑分裂继续存在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混淆了不同类型的分歧。有些分裂源于事工理念的差异,有些则因神学妥协而起,更有不少是出于利己的野心。此外还有性情问题,好斗的个性引发纷争,直到失控。

我认为当今教会分裂加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人无意(有些情况下是有意)曲解了分歧的本质:把事工理念的不同包装成背离信仰,将性情冲突诬指为以权谋私。结果如何呢?造成混乱、猜忌,诽谤横行。

新约清楚揭示了神的子民中产生分裂的多种原因。唯有准确辨识这些差异,我们才能明辨是非、心存恩慈。以下四种分裂模式值得我们警惕——若混淆它们,必将带来危险。

一、个人恩怨导致嫌隙

《腓立比书》4:2-3 记载了保罗对友阿爹和循都基的劝勉:

我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帮助这两个女人。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也许他对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显然认为两人之间的嫌隙比具体分歧更严重。这两位本是并肩传福音的同工,如今矛盾却大到危及教会合一。

蒂姆·库珀(Tim Cooper)在《当基督徒意见相左时》(When Christians Disagree)一书中,就记载了清教徒作家约翰·欧文和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因性格差异而对立的故事。这类分裂往往不是源于核心教义分歧,而是个人摩擦所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本该同心同工的人,却因性格冲突、领导风格差异或自尊心受挫,把简单分歧演变成私人恩怨。

二、事工策略引发分歧

《使徒行传》15:36-41 记载了保罗和巴拿巴分道扬镳的经典案例,读来令人唏嘘。这两位福音先锋曾一同远行、共历艰险,亲眼见证神的大能。然而在是否要带马可再次同工的问题上,他们产生了严重分歧,最终不得不分开行动。

这个分歧起初并非私人恩怨,也不涉及神学立场。两位忠心的仆人都在竭力传扬福音,只是对事工策略持有不同见解,这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如何做更明智”的争论。

值得感恩的是,分开后神仍然大大使用他们。甚至可以说,这次分手反而加速了福音传播。后来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11 中肯定马可,也显示出他后来态度有所软化。

但保罗与巴拿巴的故事依然成为基督里同工关系的典型教训:即使信仰根基完全一致,仍可能因策略眼光不同而无法继续同工。现在也不例外。不论是植堂模式、布道策略、政治立场,还是文化参与方式的争论,敬虔的领袖们对“当下该如何行”仍常有不同领受。

三、背道之痛

当有人在神学立场或道德准则上背弃“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 1:3),这种背教行为就会导致信徒分道扬镳。底马曾是与保罗同工的伙伴,名字甚至与路加并列被提及(西 4:14;腓 1:24)。但在保罗最后的书信中,我们读到这样令人心碎的记述(提后 4:10):“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

底马成了这类人的代名词——他们离开并非因为迫害或个人恩怨,而是被世界掳去了心思意念。对世界的爱,往往会遮蔽对基督的爱。

在这个神学妥协泛滥的时代,见到有人在基本真理上摇摆不定、甚至完全放弃信仰,实在不足为奇。但每当看见主内肢体背离纯正教导,总不免令人痛心。

(当然,我们需要分辨两种情形:一种是神学分歧导致无法同工,另一种则是直接否定教义意味着背道。有些分歧可能重要到必须分道扬镳,但尚未严重到构成背道的程度。)

四、属灵骗局引发的分裂

教会分裂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缘由——某些教会领袖实则是谋取私利的江湖骗子。看看《使徒行传》8:9-24 记载的行邪术的西门就知道了:他见识到圣灵的大能后,竟想用金钱购买这份能力,企图将神的恩赐变为自己谋权逐利的工具。

如今的教会依然不乏这类骗子:假教师、成功神学传道人、投机分子...他们不断利用福音中饱私囊。正如圣经警戒的,这些人分明是“为利混乱神的道”(林后 2:17)。与这些欺世盗名之徒划清界限,实属必要。

这种属灵骗局最可悲的副作用,就是会引发信徒对真诚领袖的普遍怀疑。每当有骗子被曝光,人们就容易陷入一种惯性思维,把每个事工有成的教会看作可疑组织,将每位知名牧者视为别有用心之徒,并对一切涉及金钱的圣工都充满戒心。

当心那些混淆是非的“斗士”

我们必须牢记教会分裂的四种根源,因为那些酷爱争论的“斗士”常常故意混淆这些类别。过去十年来,我读过不少“揭发”德高望重之领袖的书籍或博客文章,却发现它们根本分不清个人恩怨、事工分歧与真正异端的区别。有些人似乎从未想过,两位忠心持守圣经的基督徒,完全可能在事工策略、神学观点或良心抉择上存在分歧。他们武断地认定,凡持不同意见者必定心怀叵测或贪恋世俗。

于是,策略分歧(如保罗与巴拿巴之争)被渲染成底马式的背道;神学辩论被塑造成西门式的欺诈;友阿爹和循都基的性格冲突被夸大成惊天丑闻。

我们若是错误定性这些分歧的本质,就是在诋毁主内家人,将忠心的福音使者污名化为江湖骗子,把次要教义的争论拔高为正统异端的生死对决。这只会助长当今世界盛行的怀疑主义与混乱思潮,难怪许多人灵里枯竭。

我们必须认清教会分歧的不同性质,否则只会滋生猜疑、腐蚀信任、削弱福音见证。可悲的是,我们似乎已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诽谤成为常态,恶意揣测弟兄姐妹动机成了家常便饭,谣言的传播速度永远快过真相。

明辨分歧之道

神子民之间的分裂,有时是悲剧,有时是必然,有时本可避免。关键在于分辨,要看清个性冲突、事工理念之争、背道堕落与欺诈敛财之间的区别。

基督在《约翰福音》17 章的祷告是愿祂的子民合而为一。我们追求合一,不是靠整日高喊"合一!合一!",也不是假装分歧不存在。但我们确实需要更清楚地辨别:何时分裂不可避免,何时在分道扬镳后仍能祝福对方的事工,何时应当以和睦为重。同时,我们更要学会识别并远离那些利用教会分歧、诋毁忠心神仆来推行自己议程的人。

那控告者撒但的石头已经够多了,基督徒实在不必再送子弹。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4 Causes of Division in the Church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员会(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资源开发部的副总裁,也是锡达维尔大学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罗马尼亚的宣教士,是福音联盟的定期专栏作家,并为《华盛顿邮报》、宗教新闻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担任《福音计划》(The Gospel Project)系列丛书的总编辑,并在惠顿学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课程。特雷文著有多本书籍。
标签
分歧
分辨
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