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传讲《利未记》
2025-05-02
—— Des Smith

《利未记》是许多人第一次尝试从头到尾读圣经时,最容易“卡壳”的一卷书。为什么圣经里会有《利未记》这样一卷书?我们又该如何有效且生动地宣讲这卷书呢?

利未记讲的是什么?

《利未记》是圣经前五卷书中的一部分。在伊甸园里,神曾与人类同住:“天起了凉风,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创 3:8)。但当人类犯罪后,神将他们赶出了园子。而整本圣经的核心,就是神如何让人重新与祂同住的故事。

在《创世记》12 章,神向亚伯兰应许,要使他的后裔成为大国。《创世记》的其余部分和《出埃及记》的上半部分,讲述了神如何实现这个应许——让亚伯兰(后改名亚伯拉罕)和撒莱(后改名撒拉)的后裔繁盛,并带领他们离开埃及,来到西奈山。在《出埃及记》的后半部分,耶和华教导祂的子民如何生活,指示他们建造会幕,并亲自“入住”其中,开始带领以色列人前往应许之地。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没有人能进入会幕,来到圣洁的耶和华面前。神虽然离祂的子民很近,却仍然与他们有距离。为了让耶和华神能够安全地与仍然有罪的子民同住,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而《利未记》就是这些措施的具体实现。

《利未记》的结构是怎样的?

简单来说,《利未记》是一系列仪式和规则,旨在弥合耶和华与祂子民之间的隔阂。这本书的结构是中心对称式的:

1–7 章:仪式(献祭)

       8–10 章:祭司(授职)

                  11–15 章:洁净(礼仪)

                           16–17 章:赎罪日

                   18–20 章:洁净(道德)

        21–22 章:祭司(标准)

23–27 章:仪式(节期)

我们的讲道系列按照这些部分依次进行:

第一讲:《利未记》1-7 章 

在这篇讲道中,我向会众介绍了《利未记》要解决的问题和献祭制度。赎罪祭的制度向以色列人传达三个信息:罪是严重的;罪可以被赦免;但赦免必须按照神的条件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利未记》中并非所有的祭都是为赎罪,很多是表达对神感恩的平安祭。尽管《利未记》整体确实强调了赎罪的主题,但是这两种祭不应混淆。

我以《希伯来书》10:11-14 中所描述的耶稣为我们的罪所献上的完美、一次永远的祭作为这篇讲道的结尾。

第二讲:《利未记》8–10 章

这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祭司的职责。我们读到他们的授职仪式以及他们初次献祭的经历。因为赎罪和敬拜必须按照耶和华的方式,所以必须由神所指定的中保来执行。当祭司按照耶和华的指示献祭时,祭礼是有效的;但如果他们不按规矩行事,祭司就会死(利 10:1–3)。因此,百姓需要顺服的中保。

在《希伯来书》7:26–28 中,我们了解到耶稣是神子民完美、永恒、无罪且顺服的中保。

第三讲:《利未记》11–15 章

这一部分从会幕转向日常生活,讨论了洁净与不洁净的条例。我认为这些条例是以色列人需要与周围列国分别出来的象征,尤其是他们对死亡的憎恶。几乎所有的条例都与死亡相关的事物有关——血、皮肤病、霉斑和身体的排泄物。

耶稣是终极的洁净者,祂洁净我们脱离罪和死亡(来 9:13–14)。如今耶稣已经到来,我们不再遵守这些条例,而是通过信靠耶稣得洁净,并跟随祂,倡导生命、反对死亡,来实现这些条例的意义。

第四讲:《利未记》16–17 章

这是《利未记》的高潮部分:赎罪日。我决定等到这篇讲道时才指出书的同心圆结构,因为这种结构将赎罪日放在核心位置,凸显了这些章节的重要性。赎罪日并不是以色列历法中唯一献赎罪祭的日子,但它是一年中唯一为以色列人“一切的罪愆”献祭的日子(利 16:30)——我认为,这是为了弥补他们在一年中可能遗漏的赎罪祭。此外,这也是唯一一天祭司可以进入至圣所的日子。

《希伯来书》9:6–14 解释了赎罪日的局限性,指出它在旧约下仍然表明人接近神的途径是有限的。而耶稣的死、复活和升天为所有神的子民开辟了一条更完美、永久的道路,使他们能够来到神面前。

第五讲和第六讲:《利未记》18–22 章

这几章的重点是以色列人的道德纯洁(18–20 章)和祭司的顺服(21–22 章)。

18 至 20 章强调以色列人过圣洁生活的重要性,以此将他们与周围列国分别出来。基督徒也应当以同样的理由过圣洁的生活(例如《彼得前书》2:11–12);这里为讨论基督徒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21 至 22 章则将注意力转向祭司的顺服,这也为讨论基督徒的生活提供了机会,因为基督徒也是“祭司”(彼前 2:9),我们通过向世人宣讲神的福音,在神和世界之间作中保(参见《罗马书》15:16)。此外,还可以讨论敬虔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基督教领袖而言,因为尽管他们并不直接承担祭司的中保职责,但他们像利未祭司一样,是神子民的领袖,因此被要求更高的标准(雅 3:1)。

第七讲:《利未记》23–27 章

最后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以色列人要遵守的各种安息日和节期。这为讨论基督徒生活中休息的节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同时,它也让我们有机会探讨定期聚集进行集体敬拜(例如教会聚会)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节期和安息日不仅是为了休息,更是为了敬拜:它们是“耶和华的圣会”。

《利未记》的献祭有效吗?

这是你在讲道系列中需要回答的问题。献祭制度只是耶稣将要成就的事的预表吗?因此,以色列人是否仍然没有得到赦免?还是说,这些献祭实际上是有功效的?我的观点是,虽然献祭本身并不能赎罪(来 10:4),但以色列人通过执行这些献祭得到了赦免。这有点像支票簿。旧约的献祭就像以色列人向神开出的支票。在救赎历史的那个阶段,这些支票所关联的“银行账户”里还没有资金:因为耶稣还没有死。但神预先“兑现”了这些支票,因为祂知道有一天这个账户会被填满,因为耶稣将为他们的罪付上代价(罗 3:25)。

从以色列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叫耶稣的人会死,但他们确实知道罪只能通过神所规定的献祭性死亡得到赦免,因此他们将信心寄托于此。当然,许多人只是单纯相信,按照耶和华的旨意,这些献祭是恩典的媒介;但随着救赎历史的展开,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动物献祭的不足,因此他们相信耶和华会以某种方式补足这些仪式所缺乏的(例如《诗篇》40:6–8,50:7–15,51)。他们的罪并不是通过动物献祭本身得到赦免,而是通过这些献祭所指向的——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

《利未记》对基督徒生活有多相关?

我们能从《利未记》中学到多少关于基督徒生活的教导?如果你不小心,作为讲道者,你可能会直接跳到新约的应验部分,而忽略了《利未记》的细节,这样讲道对基督徒的相关性就会与讲解新约经文无异。

《利未记》有多少内容适用于我们?一个有帮助的回答方式是(我受罗里·夏纳 [Rory Shiner] 启发):“没有。一部分。全部。”《利未记》有多少适用于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因为这一切都已经被耶稣成全了。因此,我不再需要严格遵守周六休息或庆祝住棚节的规定。但是,由于安息日律法本身是基于创造的规律——六天工作,一天休息——我仍然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我仍然可以看到每周休息一整天的智慧。最后,因为这一切都在耶稣里得到了成全,我可以应用全部——整卷《利未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遵守了所有的安息律法,因为我在耶稣里找到了终极的安息(参见《马太福音》11:28),并期待着永恒的安息(参见《希伯来书》4:1–13)。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Preaching on Leviticus.

Des Smith(德斯·史密斯)已婚,与妻子苏茜(Suzie)育有四个孩子。他曾担任阿德莱德三一教会(Trinity Church Adelaide)的主任牧师,两年前帮助创建了洛克利斯三一教会(Trinity Church Lockleys),现在在那里服侍。他是马提亚事工(Matthias Media)多部圣经研究著作的作者,最近完成了《路加福音》四卷系列研究。
标签
讲道
利未记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