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当人心里的偶像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2025-11-24
—— Jennifer Su McIntyre

我在台湾做宣教士的那些年,对佛教徒、道教徒拜偶像时烧香的味道再熟悉不过了。但从宣教工场退休回到美国之后,我却在一个完全没想到的地方再次闻到这种味道。那是一家 UPS 门店,店里有位员工在后面的工作区摆了个小小的祭坛拜佛。

世界上仍有许多人敬拜实体偶像。然而,许多福音派基督徒却习惯把偶像理解为一种“心灵层面”的问题,就是那些让我们把神放在一边的事物,例如财富、名声或享乐(西 3:5)。

承认这些隐藏在心里的偶像,确实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圣经,也对我们的成圣至关重要。但我们不应因此忽略圣经中关于看得见的偶像的教导。那些真实摆出来、被人膜拜的物件,同样在圣经的警告之列。

世界中的偶像崇拜与圣经中的偶像警告

西方基督徒之所以较少思考有形的偶像崇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比较少看到公开的偶像敬拜场景。这让人误以为这种做法早已过时,与当代基督教关系不大。

皮尤研究中心对全球宗教的研究显示,约 28%的世界人口信仰拜有形偶像的宗教,而全球基督徒的比例是 31.5%,这两者相差并不太多。

例如在台湾,受信众膜拜的神明数量以百计;印度教徒敬拜的偶像多达三亿三千万。来自这些宗教传统的人,即使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往往仍会继续他们原有的崇拜方式。你可能也在不知不觉间路过偶像崇拜的场景,比如许多中餐馆或越南餐厅里,都摆着小巧、红色的佛龛。

拜有形偶像不仅在全球广泛存在,也在圣经中不断出现。据统计,圣经大约有两百处谴责偶像崇拜,十诫中的第二诫(出 20:4)尤为明确。

当雅各要前往伯特利献身给主时,他对家人说:“你们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也要自洁……”(创 35:2)。在《申命记》4 章,摩西提醒以色列人:“你们要分外谨慎……不可雕刻偶像”(4:15–16),又说不可“被勾引敬拜侍奉它”(4:19)。在 13:6–9,摩西甚至吩咐以色列人,若有亲友引诱他们去拜别神,那人必须被处死。

反对偶像崇拜的教导贯穿旧约,一直延续到新约。保罗同样指出:“人手所做的,不是神”(徒 19:26)。基督徒不应该忽略圣经对有形偶像的严肃警告。

我们该如何对抗有形偶像崇拜?

在日常生活中遵行神的第二条诫命,我们当然需要省察自己的内心,悔改那些藏在心里的偶像。但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思考,该如何实际行动,去对抗那些有形的偶像崇拜。

支持宣教士

旧约提醒我们,要将人从拜偶像的传统中拉出来极其困难。以色列人本应向外邦传播独一真神,却常常反过来把邻国的偶像吸收进自己的信仰生活里。

在多神文化中服事的宣教士和福音机构,需要我们在经济上支持、在祷告中记念。同时,我们也应持之以恒地为那些受偶像崇拜捆绑、无法认识基督的万民祷告。

主动接触多神论者

但宣教士并不是唯一肩负使命的基督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社区、职场、学校里,主动与信仰多神的信徒建立联系。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令人望而生畏,因为它意味着走出我们熟悉的社交圈,去接触与我们很不一样的人。这样的过程也可能暴露我们自己内心的偶像。然而,有主的帮助,我们可以勇敢走近这些邻舍。

当你与多神论者交往时,要真诚了解他们背后真实的信念。多神论者与他们的神明互动方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合适的切入问题:

  • 你最初为何开始祭拜这位(或这些)神明?
  • 你觉得你与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当你没时间祭拜或忘记祭拜时,会怎么样?

提问的一个目的,是分辨对方的祭拜是出于文化习惯,还是发自内心的宗教信仰。不妨请朋友向你展示他们的偶像,并描述祭拜或祈祷的方式。

当彼此建立起信任后,你可以尝试更具挑战的问题。比如邀请对方一起阅读并讨论《以赛亚书》44 章。该章描述了木匠把用来烧火的木头的剩下部分“做雕刻的偶像向它叩拜”(44:15)。以赛亚继续写道:他“心里也不醒悟,也没有知识,没有聪明,能说:‘我曾拿一份在火中烧了,在炭火上烤过饼……这剩下的,我岂要作可憎的物吗?我岂可向木墩子叩拜呢?’”(19 节)

在讨论这段经文时,你可以问:

  • 你的偶像是怎么来的?是买的吗?
  • 偶像是谁做的?你认为神明是在制作之前还是之后进入这个物件的?
  • 这偶像与其他类似的东西有什么区别?
  • 如果你不能再保留它,或者它坏掉了,会怎样?

在大多数情况下,多神论者与他们神明的关系是疏离而缺乏位格性的。与他们分享神在你生命中的作为,讲述你与祂之间那份充满爱、亲密且具有位格的关系,能帮助他们开始看见他们的假神与永生神之间的天壤之别。时机合宜时,可以谈论神永恒的属性、祂的全能与无所不在,分享你随时随地都能向神祷告的经历,并说明祂认识我们、亲自看顾我们。

分享时要有耐心,因为离开偶像转向基督,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记住这一点:当我们遵行神关于拒绝偶像的命令时,我们就是在荣耀祂,也把祂的爱带给一切按照祂形象所造的人。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en Idols of the Heart Are Objects You Can See.

Jennifer Su McIntyre(苏慧芬)和她的丈夫马台恩(Thomas McIntyre)是海外基督使团(OMF)在台湾的宣教士,著有《解开捆绑》(Unbound)一书。她毕业于改革宗神学院(RTS)和西北大学新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Medill School of Journalism)。
标签
多神论
偶像崇拜
佛教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