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神为性设界,是要给你更大的自由
2025-07-15
—— Trevin Wax

阅读提示:本文观点可能引发争议,请读者自行斟酌。虽然我知道这些见解容易被曲解,写作初衷也可能遭到误解,但我仍决定写下这些思考。

在这个性观念日益混乱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明白圣经关于性的教导,更需要理解这些诫命背后蕴含的美善旨意,这至关重要。

在我与托马斯·韦斯特(Thomas West)合著的《福音之道问答手册》(The Gospel Way Catechism)中,我们特别设置了“什么是性”这一关键问答。在五十个基础问答中,这个问题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我们需要用圣经真理来回应世俗错误观念的当下。

行为背后的深意

最近和年轻基督徒聊天时,我发现大家对圣经中关于性和婚姻的教导,争论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激烈了。2010 年代,一些打着福音派旗号的名人和出版商试图从圣经里找依据,为同性婚姻或同性性行为辩护,但这些争议如今已经偃旗息鼓。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那些最卖力鼓吹“修正主义”解读的人,在其他神学议题上也越来越偏离正统信仰。这恰恰证明,婚姻与性伦理是整座信仰大厦中的一面承重墙。在这个问题上,人不可能简单地“同意各自保留不同意见”,因为一旦妥协,这背后错误的人论观点就会逐渐侵蚀基督教的其他教义。拆掉这堵墙,其他正统信仰也会以惊人的速度崩塌。

其次,现在有越来越多优质的文章,能清楚解释圣经对性的教导。这些论述既有扎实的圣经依据,又传承了教会两千年来不变的见证;同时,在这个充满困惑的时代,它们以牧者的温柔,关怀那些在当今混乱与困惑中挣扎、难以顺服圣经限制的人。

但即便如此,我发现许多年轻基督徒仍然存在困惑。他们明白圣经怎么说,也愿意顺服圣经的权威,有些人甚至能解释婚姻中的“男女互补”。

但许多年轻人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圣经的这些限制从情感上或属灵上而言是合理的。他们没办法说清楚,为什么神定规婚外性行为是罪,而这条命令并不是毫无理由、纯粹随意的。对很多人来说,这看起来就像是神把一套规则硬生生丢给人类,要人必须遵守,却没说清楚为什么某些性诱惑和行为不被允许。

接下来,我想尽自己所能,在这方面帮上一点忙。所以,我并不会一条条去解释圣经里关于婚姻与性的所有限制,我更想谈谈,这些命令为什么不是随便规定的,而是与圣经所启示的对人身心都有益处的真理一致,也想说明为什么违反这些诫命,恰恰印证了传统基督教对罪的理解?

罪:向内弯曲的心

罪不仅仅是做错事那么简单。奥古斯丁曾提出一个观点,后来又被马丁·路德进一步阐发:罪,其实是我们内心向内弯曲、背离神的一种表现。用拉丁文来说,就是 incurvatus in se ——向自己弯曲。人在这种状态下,一边想抓住神的祝福,一边却把神自己推开。我们原本该向上伸展,去拥抱神那超越的荣耀。这样的仰望会拓宽我们的眼界,扩展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生命;可罪却使我们蜷缩成一团,只顾自己,在自我里寻找满足。

讽刺的是,想靠自己私欲来抬高自己的心,结果往往是把自己贬低了。奥古斯丁说,真正的丰盛来自圣灵的大能,打破这种向内的弯曲,使我们得自由,能够向外、向上伸展,不仅在神的恩赐中,更在神自己里面找到喜乐。

所有婚外性行为,都是罪向内弯曲的结果。不仅如此,一切婚外性行为都会加深这种倾向,让我们更加自我封闭,而不是向外活出爱与丰盛的生命。

需要说明的是,就连婚姻盟约内的性关系也可能显露出这种向内弯曲的痕迹。如果婚姻不是以舍己的爱为标志,而是夫妻互相利用来满足自己的快感,或是用拒绝亲密来伤害对方,这样的关系同样会扭曲心灵,萎缩灵魂。可即便婚内的性也可能被罪性玷污,婚外性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始终都是罪的向内弯曲的一种体现。

接下来,我想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至于同性性行为,我们放在最后来说,因为我认为我们不能忽略神子民中更普遍存在的性方面的罪。

一、色情之毒

有人至今仍对色情内容无动于衷,觉得“男孩子嘛,总会这样”,(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也正陷入这一恶习)。但现在,连不少非基督徒都开始意识到色情内容对心灵的扭曲与腐蚀。有些人是从女权角度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看到色情如何通过羞辱性的行为贬低、物化女性;也有人把色情视为问题,是因为它会削弱男人在男女关系中的正常亲密能力。

在大多数教会里,当弟兄姊妹找其他基督徒寻求帮助,想挣脱色情的捆绑,通常是因为他们已经看见了淫欲对自己内心和人际关系所造成的伤害。有些人甚至经历过那种越陷越深的恶性循环,被不断升级的暴力或污秽画面吸进去,这些画面本来一开始会让他们良心震惊,如今却麻木了。

对基督徒来说,色情不仅仅是“不道德”或“有害”。罪像魔鬼的一只只触手,把人捉住,拉进孤独的死角。而色情则是罪的典型例证。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罪总想独占一个人。人越是孤立无援,罪对他就越有吸引力,他陷得越深,孤立的破坏性就越大。”

色情正是性被从原本目的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典型例子。尽管圣经没有直接提到“色情”这个词,但圣经里确实有一个词,就是英文“porn”一词的词根——希腊文 porneia,意思是包括一切婚外的性罪,这个词在圣经中屡屡出现(如《哥林多前书》第六章,《加拉太书》第五章等)。像所有的罪一样,porneia 把我们与神隔绝,也把我们与身边的人隔绝。我们这世代,先是把性和生育分离,然后把性和婚姻分离,接着把性和伴侣关系分离,如今干脆把性和“另一个人”的身体都隔断,变成单纯的自我满足。

色情把人拖进羞耻的阴影里,让人渐渐与周围的人隔绝。正如 C. S. 路易斯所形容的:“色情将人关进自我的监狱,在那里豢养幻想中的一群后宫女人……不需要付出无私的爱,也无须克制虚荣。最终,人只是通过这些幻影不断崇拜自己。”路易斯这幅画面,正好贴合了奥古斯丁的洞见:色情把人囚禁在自我里,使人失去真正去爱的能力。

《创世记》2 章“二人成为一体”的联合,在色情里,变成了面对闪烁屏幕的“独自一人”。我们不再像伊甸园中赤身露体并不羞耻的亚当夏娃,而是像吃了禁果后知道羞耻就躲藏的堕落人类。不管色情视频里的演员多么大胆,屏幕前的观众往往胆怯又羞愧:躲在无痕浏览器后面,外面一有人敲门,就急忙切换到另一个窗口。

罪像麻风病,会让人失去知觉。同样,色情也会麻木人的感官、炙烤人的良心。那些曾经能带来刺激的内容渐渐失去了力量,这并不是因为沉迷的人“更活了”,而是因为他“更死了”。这难道不正是“罪的工价乃是死”(罗 6)的最佳写照吗?

二、“自我亵渎”的恶习

紧跟在色情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另一个问题:自慰,这是观看挑逗性画面的目的与高潮所在。

一些福音派人士(包括知名心理学家和备受尊敬的作家)声称,圣经对自慰的沉默意味着这种行为在青春期是“无害的”,除非发展到强迫症程度。他们认为既然这是年轻男性几乎普遍的行为,就应当视为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只要不伴随淫念,就不算为罪。给年轻人加上罪疚感和羞耻感,反而会伤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不过,这种观点与历代教会的教导截然不同。我们大可以嘲笑信仰先辈们是虚伪的清教徒,认为他们压抑到连独自获得性快感都要禁止;或者我们也可以思考:是否这些先辈看到了我们这个性泛滥时代所忽视的真相?我选择后者。

基督徒给这个行为取的名字很有深意:“自我亵渎”(Self-Abuse)。这个词令人震惊,因为我们通常将亵渎与暴力或胁迫联系在一起。但若我们进入先辈们的信仰世界,就会明白这个说法。因为性犯罪确实是“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 6:18),我们也看到罪如何使灵魂萎缩:它让人向内弯曲,重塑大脑,使人习惯于将神设计为在婚姻中舍己之爱的性愉悦,扭转回只剩自我消费、自我满足的轨道上。当一个本应为婚姻预备的青年,沉溺于自我取悦最终导致灵魂孤立时,这正是罪扭曲本质的例证。

有人或许认为,我将这种普遍行为定为罪,对年轻人来说太不体贴,甚至可能让人背上沉重的负罪感或焦虑。但我并不认为,某种罪普遍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或淡化它。就像我们也不会因为贪婪、暴食或私欲泛滥普遍存在,就不敢指出它是罪。

更何况,我相信大多数基督徒心里都明白,这种行为确实不对劲、不妥当,所以人们才会在这件事上常常感到羞愧、难以启齿。这正是罪孤立人、扭曲灵魂的体现:神本来是要我们把这种能力向外付出、彼此成全,可罪却逼着人把它弯回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就像死守钱袋子的吝啬鬼,或者像《魔戒》中的咕噜,因魔戒之毒逐渐疯狂。

C. S. 路易斯写道:“这种罪,若是我们陷进去了,就得像对待其他罪一样悔改。神必定会赦免。这种试探确实很烦人,但只要是神允许的,我们就当耐心忍受。”路易斯把这场挣扎放在更大的背景里来看:“人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要从自己里面出来,离开那个我们与生俱来的又小又黑暗的监狱。最大的危险,就是我们会爱上这监狱。”

三、同性性行为

最后,让我们思考为何神禁止同性性行为并非随意为之。首先从生理角度看,男女身体天然互补,显然是为生育目的而设计的。这也是为什么基督徒一直坚持认为,一男一女之间的婚姻,与法律上认可的同性“婚姻”存在本质区别,无论同性伴侣感情多么深厚,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但生物学解释只能回答部分问题。为什么同性结合会被禁止?为什么会被定为罪?为什么使徒保罗会在《罗马书》第一章中特别指出同性的性欲和性行为是神审判偶像崇拜的一个例子?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再次从“罪是人向内弯曲”这个角度来看。婚姻原本是要让人走出自我,进入对方的奥秘之中,让我们在彼此的奉献中经历合一;但同性性关系却背离了这种指向奥秘的差异性,反而把人拉回到相同之中,弯回自己。

讽刺的是,我见过对同性欲望和行为最发人深省的描述,恰恰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作者——保守派同性恋评论家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他引用了同性恋古典学者丹尼尔·门德尔松(Daniel Mendelsohn)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对同性恋既着迷又不安。门德尔松指出,在男女之间的性结合中,差异带来了奥秘,带来了“他者性”(otherness):男人永远无法真正知道女人作为女人时的感受,女人也无法知道男人作为男人的体验。但同性性行为却打破了这种“他者性”。

门德尔松写道:“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将差异消融为同一”,并且“这种感受对双方而言,已是完全熟悉的,从某种角度看,这种行为也显得多余。或许正因如此,我们中许多人不断追求重复,仿佛深度探索根本不可能实现。”他还说

当男人与女人发生性关系时,他是‘坠入’女人里面。女人是他所渴望的,有时也是他所畏惧的,但无论如何,女人是目的地,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而同性恋者在性行为中,则是透过对方不断坠回自己,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

他形容自己的同性性经历是:“像是透过一面倒影,重新坠回自己的欲望,坠回那个定义我的、自我的东西。”

门德尔松和穆雷分享这些洞见,是想解释古今中外对同性恋的迷恋与恐惧,但在我看来,这里恰恰点明了罪“向内弯曲”的本质。有比这更贴切的比喻吗?人一次又一次地坠回自己,就像被困在一间满是哈哈镜的长廊。欲望只是绕了一圈,又回到自己身上,把人困住。

所有的罪都是失序的爱——那本应指向神的渴望误入歧途,如同回旋镖般折返自我,既抑制了我们爱人的能力,又扼杀了我们结出果子的能力。同性性行为不过是其中一例(类似的扭曲比比皆是):它把本应带领人超越自我、通向神圣奥秘的结合,扭曲成不断向内弯曲的重复,让人困在相同性的闭环里打转。

给性犯罪者的福音

从这些思考中,我希望你能清楚看到,面对性方面的罪,没有人能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福音正是针对那向内弯曲、以自我为中心的罪,无论这种罪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

不论是那个被自慰捆绑的年轻人,还是那个躲在阴影里为寻求自我满足而看色情影片的中年妇女,或是那个对同性产生性吸引的人——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欲望被扭曲、被错置的结果,让人越来越深地陷入自我之中。这让我们远离了那荣耀又奥秘的合一之爱。那合一之爱本是指向一个更大、更美的真相:基督与祂的新妇。若你在这些画面里看见了自己,请听我说:我的意思绝不是要来定你的罪,而是向你发出邀请,邀请你进入更深的自由。

神的诫命绝不是随意定下的。祂的命令不仅与祂创造的设计一致(好比为人拥有丰盛人生提供的使用手册),也与祂那荣耀的计划一致——要把我们塑造成祂儿子的样式。祂为我们预备的荣耀,是要把我们从向内弯曲的私欲中拉出来,从杂乱的情欲深坑里提升出来,从自我隔离里救出来,从羞耻的阴影中领出来,进入那从神而来、在神里面经历的舍己之爱里。人成为真正的自己,只有一条路:把自己献上。

从情欲的孤牢得自由

在C. S. 路易斯的《梦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里,有一个幽灵般的人,站在天堂的边缘,肩头趴着一只代表色欲的小蜥蜴,蜥蜴在他耳边低语,不停引诱他,骗他说自己才是带给他快乐的源头。天上的使者走近,他那炽热的圣洁之光让幽灵般的人感到刺痛。天使告诉他说:如果他想自由,蜥蜴必须死。那人一开始死活不肯,坚信一旦动手,他自己也会跟着死掉。他把自己和那只蜥蜴看得太过紧密,觉得谁也离不开谁。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让蜥蜴死。

那位天上的使者几下子就杀死了蜥蜴,幽灵般的人痛苦尖叫。但蜥蜴一死,他整个人就焕然一新,更奇妙的是,蜥蜴的尸体竟化作一匹骏马。路易斯写道,那人“脸上闪着泪光”,他跃上骏马的背,“快如流星”,纵骑奔腾,冲进天堂的群山,“全身发亮的他们终于消失在玫瑰色的永恒黎明光辉里”。路易斯解释说

渴慕是丰富和充满能量的,相较之下,欲望只是一种可怜、软弱和低声下气的东西。欲望被杀死之后,渴慕就能升起。 

情欲永远消减神对我们的旨意,它绝不会让我们得到更多。那个沉溺于色情的年轻人,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强壮,而是更软弱了,他的男子气概没有得到滋养,而是在一步步萎缩。无论你正与何种欲望争战,都要明白:那些看似无法割舍的,可能正是阻碍你真正活出生命的枷锁。

福音的好消息是:在基督里我们得蒙赦免,无论在这类罪中陷得多深、跌倒多少次。没有哪一个黑暗的深渊,基督不肯下去把我们救出来。就算我们满身污泥,祂依然爱我们。而且,祂的拯救不只是一次性的原谅,而是要借着我们持续不断的悔改,天天洁净我们,让我们活得像皇家血脉,像王的儿女一样尊贵自由。

在被塑造成更像基督的过程中,我们不就是渴望这个吗?让主一点点松开罪在我们里面打的死结,让我们通过正确的方式去爱、去渴慕,看到那最终的目标——与基督合而为一。那就是我们永远也探索不尽的终极之美:在永恒里与三一真神相交,永远满足却又永远渴慕更多,因为祂的奇妙没有尽头。

在一个被性污染、被性扭曲的世界里,神的命令正是要拆解我们里面那层层缠绕的自私,直到我们整个人被祂圣洁的爱点燃,燃烧得通透而自由。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God’s Guidelines for Sex Aren’t Arbitrary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员会(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资源开发部的副总裁,也是锡达维尔大学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罗马尼亚的宣教士,是福音联盟的定期专栏作家,并为《华盛顿邮报》、宗教新闻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担任《福音计划》(The Gospel Project)系列丛书的总编辑,并在惠顿学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课程。特雷文著有多本书籍。
标签
同性恋
情欲
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