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美国无宗教信仰者的四种类型
2025-10-23
—— Joe Carter

最近发生了什么?

一项最新的大型调查显示,那些自称无宗教信仰者(nones)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那么,教会在传福音时应当如何因应这种多样性?

事件背景

在一项涉及 15,296 名美国人的研究中,学者赖恩·P. 伯奇(Ryan P. Burge)和托尼·琼斯(Tony Jones)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更细致地对无宗教信仰者进行分类。他们发现,美国的无宗教信仰者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名义上的无宗教信仰者”(Nones in Name Only,简称NiNos)。虽然他们不认同有组织的宗教,但实际上却仍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整个无宗教信仰者样本中,这类人占 21%。大约一半的人每天祷告;三分之一的人毫无怀疑地相信神;三分之一的人每年至少会参加一次礼拜。伯奇指出,这一群体对学者研究宗教信仰构成方法学上的挑战,因为他们“在现行的问卷方式下,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信仰状态”。

第二类,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是“相信灵性但没有宗教信仰者”(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简称SBNRs)。他们占受访者的 36%。这一类人拒绝建制宗教,却追求属灵实践,比如冥想、瑜伽、亲近自然。他们很少参加宗教礼拜,也很少祷告。只有 5%的人坚定地相信神。相反,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某种“更高的力量”。

第三类是“彻底脱离宗教者”(Dones),占 33%。他们已经彻底放弃宗教与属灵追求,不再参与任何宗教活动。99%的人说自己从不祷告,只有 2%的人表示还会偶尔去礼拜。其中 77%的人认为,人死后存在就彻底终结。相比之下,“名义上的无宗教信仰者”中只有 26%持这种看法,“有灵性但没有宗教信仰者”中则有 39%。

最后一类,也是最小的一组,是“热心的无神论者”(Zealous Atheists),占 11%。他们积极劝说别人放弃宗教(有 75%的人说,过去一年里曾尝试这样做)。这类人常活跃在网络宗教辩论中,态度往往激烈甚至带有嘲讽。然而有意思的是,他们接触宗教的程度比“彻底脱离宗教者”稍高一些,大约 17%的人每年至少会去一次礼拜,也有相近比例的人在过去一年里曾偶尔祷告过。

这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听到“无宗教信仰者”时,应当想到谁?

如果你花太多时间上网,或者还记得新无神论者(New Atheists,约 2004–2012 年)的年代,你可能会联想到那些“热心的无神论者”。生活和工作在世俗化大都市的人,或许会想到喜欢占卜塔罗牌、带点新时代色彩的“相信灵性但没有宗教信仰者”。而年轻一代的基督徒,看见自己的朋友经历解构或去信仰的过程时,可能更容易把无宗教信仰者与“彻底脱离宗教者”联系起来。

正如赖恩·P. 伯奇和托尼·琼斯(Tony Jones)的调查所显示的,这些想法其实都有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固有的印象可能会让我们忽视更广阔的真实景象。无宗教信仰者这个称呼虽然是描述无宗教信仰群体的一个简单笼统的用语,但如果我们把他们当作一个单一、统一的群体,就可能错过传福音和护教学的良机。

认识到他们的多样性,也能缓和福音派基督徒内心的担忧。我们常担心无宗教信仰者的人数超过基督徒。

的确,过去二十年来,宗教信仰人口的变动令人担心:2007 年,无宗教信仰者约占 16%,到 2022 年已上升到 30%;同一时期,基督徒比例则从 2007 年的 78%下降到 2023 年的 62%。如今,无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已经超过福音派。但在持续 15 年的稳定增长之后,他们的比例似乎已停留在 28%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明白,无宗教信仰者并不是一群铁了心拒绝神的世俗之人,而是分为四类,其中一些人对信仰仍保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开放态度。

例如,“名义上的无宗教信仰者”并不认同有组织的宗教,但他们仍然祷告,也相信神。与其假设他们像“彻底脱离宗教信仰者”那样已经拒绝基督信仰,不如先倾听他们的故事。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之所以“不隶属宗教”,并不是因为拒绝,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也许他们只是从来没有被邀请走进一个忠心传福音的教会。

而面对“有灵性但没有宗教信仰者”,接触方式就很不一样了。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所说的‘更高力量’,其实正是圣经所启示的神。这种做法可能会有说服力,正如使徒保罗在雅典所做的那样(徒 17:23)。不过,那些在大自然中追求灵性体验的人,可能不容易被传统护教学论证打动。更有果效的方式,或许是邀请他们进入一个基督徒群体。当他们与跟随耶稣的人相处时,可能会开始愿意探索那些以前从未觉得可信的信仰层面。

相反,如果我们把所有无宗教信仰者都当作“相信灵性但没有宗教信仰者”,就会忽略“彻底脱离宗教者”中因教会伤害而离开的痛苦,或“热心无神论者”的理性怀疑。

当然,不是每个基督徒都需要为这四类人各自发展一套护教学策略。但我们可以预备好,去向最有可能遇见的那类无宗教信仰者分享福音。正如《彼得前书》3:15 所说,我们要常常准备好,解释我们所拥有的盼望,并且尽可能用对方能够听懂、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说明。

大使命没有改变,但我们的宣教工场确实变得更复杂了。若我们愿意用心聆听无宗教信仰者,就不必依赖一刀切、成效有限的传福音方式,而能更有智慧、更贴切地分享福音,真正触动人心。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4 Faces of America’s Nones

Joe Carter(乔·卡特)是福音联盟的编辑,同时也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Arlington, Virginia)的麦克林圣经教会(McLean Bible Church)担任牧师。
标签
宣教
护教
无宗教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