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约 3.3%的青少年自认为是跨性别者,另有 2.2%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存在疑问。医疗界没有深入探究为什么年轻人认同跨性别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出 329%,也没有研究为何跨性别青少年的数量几乎等同于成年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总和,就仓促推行性别肯定治疗。这种治疗手段包括青春期阻断剂、跨性别激素治疗,以及对女孩实施的乳房切除手术。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表示:“尽管推动对我国青少年实施这些激进医疗干预措施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种做法,其风险更不容忽视。”
该部门近期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儿童性别焦虑症治疗:证据与最佳实践评估》(Treatment for Pediatric Gender Dysphoria: Review of Evidence and Best Practices),深入分析了针对未成年人使用青春期阻断剂、跨性别激素和手术的科学依据及效果。这是迄今为止政府对儿童性别转换治疗最全面的分析报告之一。
报告最关键的发现是:支持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别转换治疗的科学依据极其薄弱。在审查现有研究后,HHS得出结论称“现有证据的总体质量......非常低”。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没有可靠证据表明性别肯定治疗能真正改善儿童的长期福祉。
报告警告称,即使某些研究显示的积极结果,也可能与真实情况存在重大偏差。报告指出:
在医学的许多领域,治疗方法通常先在成人身上验证安全有效后,才会应用于儿童群体。但这次情况恰恰相反:临床研究人员制定儿童医疗过渡方案,是因为成人接受性别转换治疗后社会心理效果不佳。这意味着儿科医学领域缺乏通常能为儿童实施如此激进医疗干预所需的严谨长期数据。
美国卫生部的审查报告同时揭示了青少年使用青春期阻断剂、激素治疗及性别重置手术可能引发的严重风险。这些干预措施不是小手术,而且一旦实施就难以逆转,往往会造成永久性的后果,改变孩子的一生。报告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接受性别转换治疗可能导致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骨密度发育不良、认知功能受损、心血管代谢疾病、精神障碍、手术并发症,以及悔恨。”
使用阻断剂和跨性别激素的儿童可能永久丧失生育能力,出现性功能异常,骨骼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将这些风险强加于心理脆弱的未成年人身上实在令人忧心——更何况这些治疗对生育能力、骨折风险、认知发展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至今仍缺乏研究。
美国这种急于推动未成年人性别转换的做法,与欧洲当前的趋势渐行渐远。卫生部报告指出,多个国家在评估临床证据后已开始政策转向。英国已明令禁止常规使用青春期阻断剂;瑞典和芬兰也收紧了激素使用标准,转而优先推荐心理疏导治疗。目前多国卫生部门建议,对存在性别焦虑的青少年“应以心理社会支持作为首要治疗手段,而非激素或手术干预”。
总体来看,国际医学界正逐渐摒弃性别肯定模式,重新回归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审慎方案。然而在美国,许多诊所仍在草率评估后就急不可待地为未成年人实施性别转换治疗,往往仅凭简单的心理评估就大开医疗干预的绿灯。
这份报告同时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伦理问题:青少年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改变人生的医疗决定的深远影响?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往往伴有严重心理困扰的未成年人,真的能在十四五岁时就完全明白选择不育或性功能改变的终身后果吗?
报告中一位医生坦承:“和青少年讨论生育问题就像对着一堵空墙说话,他们的反应通常是‘呃,孩子、婴儿什么的太恶心了’”。这番直言不讳的观察揭示了一个问题,我们很难从未成年人那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情同意,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为未来人生负责的决断能力。
面对如此巨大的未知风险和伦理困境,医务人员和家长更应该谨守“不伤害原则”。在缺乏长期数据支撑、无法获得真正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草率地将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推向不可逆的医疗干预,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无异于一场危机四伏的冒险。
美国卫生部报告指出,谈话疗法等非侵入性治疗对存在性别焦虑的青少年同样有效,却未得到充分利用。与直接进行医疗干预不同,谈话疗法能在让患者感到安全并提供支持的环境中,让医生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解决潜在心理问题。报告特别提到,拥有最完善循证指南的芬兰和瑞典均建议:“对于存在性别困扰的青少年,心理治疗(而非激素或手术)应作为标准治疗方案。”
许多自认跨性别的青少年往往伴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治疗这些共病症,往往能缓解性别焦虑,或帮助其正确看待这一问题。至少,谈话疗法能为家庭争取评估时间,制定个性化方案,而不是急着让每个孩子走上医疗干预之路。
遗憾的是,在美国现行性别肯定模式下,这种探索性的治疗常被忽视甚至受到抵制。卫生部报告主张重新重视心理支持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因为这种疗法风险更低,而且更关注儿童整体福祉。当然,基督徒父母也需审慎选择治疗师,避免那些可能认同或强化性别困惑的世俗心理咨询师。
基督徒会发现,这份报告的结论完全符合圣经对人类性别和身体的教导。圣经明确告诉我们,上帝造人“造男造女”(创 1:27;太 19:4),每个人都是“受造,奇妙可畏”(诗 139:13-14)。因此,我们的性别是神美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绝非可以随心所欲更改的偶然特征。
我们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确实有人饱受心理认同与生理性别冲突之苦。但我们的回应不该是支持那些违背身体本来面目的伤害性方案,而应当“用爱心说诚实话”(弗 4:15),既要肯定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又要耐心引导他们接纳造物主赋予的生命形态。
这份卫生部报告为基督徒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帮助我们以怜悯之心和坚定的信念面对跨性别议题。既然这些医疗干预既缺乏可靠依据又隐患重重,我们更应当怀着爱心审慎对待孩子变性的仓促决定。我们倡导以保护孩子身心健康为首要的方案,例如引导家庭优先寻求心理辅导,而不是贸然采取伤害性治疗。唯有立足圣经真理和可靠的研究成果,我们才能效法基督的榜样,在爱与真理的平衡中,真正守护孩子的福祉。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New Findings Challenge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Children